這些老師學生大多是自費來到龍山國中,發表時沒有名次、勝負,只有分享學習,但是大家卻搶著交流,學生跟學生交流、老師跟老師交流、學生跟老師交流,談得多是科學、學習、教學,真是一個神奇的聚會。
以下是這次幾個感動我的地方:


(龍山團隊一字排開) (左:輔導翁主任、右:許校長)最感動的事情是龍山團隊的無私貢獻;大約50人的工作團隊
包含校長、主任、組長、教師、警衛、志工家長等,可以共同舉辦兩天一夜、露宿學校的大型科學分享活動,實在是令人佩服。這其中需要凝聚的共識與付出的心血,在擔任過一年的行政後,感觸十分良多,如果能有這樣的團隊,相信很多事情是可以解決的,龍山國中,真是一所具有軟實力的優質學校。

第二個感動是看到學生自主討論、相互分享,並且激盪出新火花的畫面;其實有點羨慕他們可以在這樣的年齡就能自己完成整個實驗(老師整天只出一張嘴就可以完成這樣的結果),並且跟不同學校的同學進行溝通討論,無論是資優生或質優生,都是可以做科展的學生,完成實驗的過程,往往需要投入很多的時間(有人做一年半的)、精力(有人暑假每天都要跟家長溝通、說服家長他們不只是在遊戲)、甚至於金錢(有人花了上萬元與人脈完成器材,想想我們的2千塊左右搞定就覺得很划算),一再證明這些孩子們具有努力、毅力、挫折容忍力,最後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能溝通協調、時間管理、統整歸納;科展,最重要的目的是訓練這些潛在的能力,並不僅是得獎與否或是有沒有做出什麼偉大的發現而已。科展或探究,最重要的是在過程中的成長,還有突破重重困難、辛苦得到的樂趣喜悅。



第三個感動是這次帶去的四個孩子給我的,這四個孩子雖然不像大多學校帶著資優生的光環進行科展,但是他們一定是質優生,因為他們勤樸、自然、有禮,帶出去實在是很光榮!
他們在做實驗時熬過漫長的一下、暑假時常找我討論與實作,老師唯一最大的作為就是出一張嘴:你們可以試試看…說不定是…找找看資料是…,整天在問題的攻擊下,可以做出實驗結果就很厲害了(雖然可能還是有些觀念不懂);而且他們會記得去麥當勞吃早餐時帶一份薯餅回來分享給同學;當我說要寫500字心得時,雖然嘴巴上唉唉叫,卻可以寫到晚上11點多才休息(不過我也在思考這樣他們是不是少了跟別人交流的機會>"<)。
當然他們知道老師要他們馬上寫心得的原因就是希望能夠即時整理自己的見聞,尤其是我們的實驗相對於別人,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所以我希望他們可以馬上記錄下來,才不會忘記。雖然在科學上這幾個孩子還是有很多進步空間,不過畢竟那些上臺報告的都是已經比完科展,也做過許多訓練的學生,而我們的卻是還沒出賽呢!能夠表現這樣值得肯定與鼓勵。

聽說有小孩跑到淡水又回來的早上空白,我的學生正努力寫著心得,實在令人動容ㄒ^ㄒ


當學生放風吃晚餐的時候,老師們在咖啡廳聊科學、聊課程、聊發表會的過去與未來

當學生在進行跑班課程時,茂成主任在分享法拉第少年從無到有的過程,與主任建立課程、探索課程演進時的內心功法
這三個時段,老師將學生放下所談論的東西,我應該需要吸收內化好幾年,才可能萌發出更明確的實景。
很多前輩們已經發展到這樣的地步,從學生觀點出發、從設計課程出發、從愛與關懷出發,真是很棒的老師們,能認識這麼有行動力的瘋子,真是我一輩子的福氣,光吸收他們滿溢出來的智慧,就成為我執教的動力來源,今年,又想改變什麼呢?真是令人期待。
剩下的心得,我想就慢慢沉澱整理吧。而最重要的就是轉化到自己的教學現場,並且影響自己的教學場域。感謝這些老師學生們,謝謝,在你們身上我學到很多。
這個活動前剛好到光武國中拜訪,有聽到茂成主任談起,可惜另有工作無法前往!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