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8日 星期日

3D生態系ES3D

今年由於流行生態系製作,所以也在課程進行之前做了一下規劃
會有這個流行首先要感謝逸萱學姊的靈感瑞祥高中生態廊道 part1prat2,接著是Taco老師把生態跟環境議題結合2012生態系作業,於是今年也想來進行這個課程。

我的課程安排跟這幾位老師不同,由於這個單元算是比較容易懂,所以我想訓練學生自行閱讀並利用自製模型表達課文含義,最後彙整成一份作品說明書來解釋課本裡面的概念。

設計出了這張作品說明書與檢核表
首先會跟同學說明以下幾個規則
1.要不要分組隨便你,可是會依照人數進行打折(下次會改成1人得100%、2人90%、3人80%會更好些),但是無論幾個人一組都有機會拿滿分
2.數字代表這個詞出現在課本的頁數,有出現的這幾個概念老師課堂上不教,但是你們在製作作品的過程中可以詢問任何同學或老師
3.依照表現難度配分,當你可以在作品中呈現出概念,並且在說明書中依照作品內容去描述那個概念,就可以得分,說明書可以用老師的格式,也可以自行設計,但必須包含上述關鍵字。

因為沒有用講述式教學,所以這個課程我撥了5節課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作品製作(3節)與資料蒐集(2節,於電腦教室),順便在這過程中穿插一點生活科技的基礎課程(因為我們學校每周自然課是4+1,所以理論上是要進行生活科技課的教學的),剛好這堂課可以學習"運用手邊材料製作模型表達創意與構想"、"分工、規劃、有計畫的進行操作"等技能,甚至於跨越到資訊教育"運用網路資訊解決問題"、"判斷資訊的適用性及精確度"。
課程安排是這樣:
1.告知要進行這樣的作業與規則
2.下周開始1堂資料蒐集,1堂製作
資料蒐集課會先介紹幾個工具,如google map小黃人實景看生態系(參考網誌:阿簡小蔡一盤)、科學小電影,並由科學小電影介紹"互生""共生""寄生"影片,讓學生體會一下這些比較困難的概念
左一正在看googlemap 中間在看影片-角蛙攝食


有人搜尋文字、有人搜尋照片



3.隔週一樣1堂資料蒐集,1堂製作
製作課時背景播放影片,就放著讓學生自行分組製作


不限媒材,每組的媒材都不太相同,有紙張、冰棒棍、黏土等


4.最後一周1堂製作,當周收作業單
5.作業單收完之後先改一次,了解學生的迷思概念之後發回修正
6.修正完將所有成品展示在空教室中,最後給學生進行投票,互相觀摩對方的生態系並選3個自己最喜歡的作品。

最後成品如下,選出幾個特別有趣的


運用綜合課所學的進行融合

這個學生一直作工都超細的阿,作品充滿好多概念,超用心



這個作品超棒的!
IMAG3381
螃蟹做得維妙維肖


瓦楞紙版素材十分有創意



這組說明書做得很棒


多種素材結合,右圖菟絲子表現得很傳神

不過我一直有疑惑,為什麼左圖蝌蚪只有一個眼睛...另外後面那邪惡猴子媽媽很可怕,右圖那兩根白色的是麵包發霉嗎?
IMAG3434

珍珠板做起來也滿可愛的!
IMAG3443

最後我很喜歡這樣子的課程,而且藉由作業可以知道學生對於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很明顯有學生無法自行去吸收課本裡面的內容,作業呈現的2266,但也有許多同學式可以克服這樣的問題,自動自發的進行整個課程,並運用課後時間去完成作業,而在這樣的課程下輔助多次的考卷測驗補足學生的問題(這單元我比平常多考了2次平時考,並多發一張練習卷),最後成現的效果也不錯,似乎可以解決學生真正的迷思,尤其是對於"族群""群集""食物鏈、網""多樣性"的概念,好像有比平常的講述式課程更深入理解,未來也會持續的進行這樣的課程,下一次應該會先讓學生提早繳交作品說明書,可以提早發現學生的迷思概念後在去修正整個作品,而給學生找資料與作作品的時間可以減少一些(也可以與美術老師合作),拿一堂課進行作品報告,每組3分鐘,並學習施小新老師的報告前討論方式,協助學生聚焦與減緩上台的緊張感,也可考慮邀請家長進入教室參與學生學習過程,這樣這堂課就會更加完整了。
相關照片


其他相關作法可以參考:
阿簡生物筆記-生態系模型
施小新-生態系立體模型-生物協同美術課程
貝貝拉-生態模型與上台報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