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2日 星期二

輔導團到校輔導2-素養導向教學-思考智能&運算思維

107學年第一次的輔導團到校輔導,我分享的是
1.教具『手機顯微鏡』與操作方法,並讓每個到場的老師領取10個手機顯微鏡
2.十二年國教新課綱素養導向教學-學習表現-探究能力-問題解決,包含其內涵與課程設計方法

108學年先接續107年分享部分,說明手機顯微鏡的進階用法,與其他輔助顯微鏡觀察的好工具
1.手機顯微鏡操作

2.手機顯微鏡觀察水中小生物
3.顯微鏡輔助器材-顯微鏡用手機夾

另外關於十二年國教新課綱自然領域,介紹的是
素養導向教學-學習表現-探究能力-思考智能-建立模型
簡報內容如下


首先將科學分類成三大部分
1.知識概念
2.工具技能
3.科學方法



試著將七、八、九年級上下學期的自然科實驗分成:有無實驗設計、量化或質化,並做成四象限圖,可以發現七年級首重觀察,八年級重視量化跟實驗設計,而我們每週1次的探究教學也可以從這個方向去發想






除了探究教學以外,新課綱素養導向教學還有另一個區域是:思考智能
要訓練學生的思考智能之前,我們必須先知道什麼東西是思考智能,這部分可以參考阿簡老師-新竹光華國中簡志祥老師的文章
演講紀錄-探究課程工作坊之分析與發現(6)-用運算思維進行科學方法
這一系列的文章都很經典,也是探究教學的很好入門磚。

在這樣的課程設計下,教師必須先檢視每個實驗課程的細節,並抽絲剝繭到最小化單位為止,以理化課程竹筷乾餾為例,教師應該拆解出竹筷乾餾的最小單位,並去蕪存菁的詢問自己:這個實驗到底是要教學什麼概念?

如果授課時只是覺得竹筷乾餾是一個很有趣的課程,可以噴火還可以在課後用炭筆寫字,這樣的層次其實是不太科學的,而這部分我們分析起來可以發現:竹筷乾餾是放在-有機物,這個單元裡面,目的其實是為了驗證什麼是有機物
進一步思考為什麼要乾餾竹筷,不乾餾其他東西呢?還是因為竹筷比較有趣?
判斷是否為有機物就只能用乾餾而已嗎?
因此教師也可以更聚焦在運用乾餾這個技巧來讓學生觀察日常生活中的東西是否為有機物,或是直接給不一樣的組別操作不同材料,並統整學生需要學習的素養有哪些,這樣就可以是一個探究教學課程規劃的方式了。

另外的方法我們也可以用在所有的科學實驗,將這些實驗模組化、去蕪存菁、思考要教授的知識、技能與情意個別是那些,先問自己WHY,在問自己HOW,這樣設計起來的科學實驗就會更符合探究教學的精神了。而老師思考課程的同時,也就是訓練教師的思考智能,包含建立模型-運算思維-問題拆解-模組化-化繁為簡-演算法...這些技巧也就能夠潛移默化在課程當中,讓學生學習到符合科學與問題解決的態度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