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上文)
由於這次想更明確的建立這套模式,希望學生能夠在上完課後來反覆練習這個概念,於是詳細記錄流程,如果忘記了可以有所本來練習。
第一節讓學生自行重現我當初的第一堂課(上冊部分),先引導學生"怎麼選一本好書",接著讓每個人用3分鐘看完一個小節的課本內容,整理成一句話,將整本課本介紹完。然後我再將它串起來,穿針引線讓地圖更清晰。
這次延伸課程裡,由於二水國中的校園特色與BioTOP團隊的引入,增加了逐水思源-二水探訪跟二水生態課程兩個部分,我覺得兩個課程都很棒,二水探訪是二水國中解說隊的學生與黃仲平校長親自上場,走了一大圈,我押隊時發現學生滿井然有序的,即使天氣十分炎熱而且我們也走得很遠,小孩們沒有抱怨,在太陽下滿身是汗呢,這幾個小孩真是很棒。(其實還有另一個二水學生押隊在我後面,還會督促我快一點,真是貼心且盡責)
仲平校長親自解說中
這次的行程開始就是個有趣的事情,因為我要帶這六個小孩轉車3次,從自強號、莒光號到柴油引擎的區間快車(原來是少數沒有電氣化的火車歐),再轉乘時發現更有趣的是完全不用離開月台,如果最後一段票有買好就可以一直賴在月台上,剛好遇到彥文就告訴他"只要老師去買票,我幫忙看一下學生就好",所以他們可以達成不出站就轉完車的有趣狀況。
自強號 莒光號
集集線彩繪柴油快車
總之這一篇不是重點,大多是寫給學生跟主辦老師看的抱怨文,所以大家就pass跳過吧!
第三年參加這個活動了,其實今年的科展做得很不順暢(完成三件,但是品質沒有很穩定,遠遠低於我對自己的期許,不過科展這種事情不是我想做多少就有用的,要學生想做多少才是,而讓跟我兩年的孩子可以完成這件事情也算是放下心中一塊大石頭,而半路殺出來要跟我做科展的也拿了個佳作,不枉費數個平日跟假日在實驗室度過的日子)
設計緣起
三年前3D生態系開發完成,兩年前融入校內特色不太成功,今年轉為行動學習,使用校內ipad載具,一組一台共7台,配合facebook與google表單,加上學習單與檢核表,將各種程序切割成更細的步驟,讓學生能自行跟隨講義,自行檢核學習。
困境與挑戰
facebook是個學生容易上手的介面,但雜訊很多,所以必須要程序清楚,目標明顯,並隨時引導學生回到學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即使是容易上手的介面,也會有許多問題,舉凡檔案照片傳不上去,無法登入,拍照不清楚,找不到目標,不會使用關鍵字搜尋,不會使用ppt word等,所有問題都可能發生,教師要穿梭與立即處理,但是一輪過後,會開發出更詳細的流程表,讓學生可以依序檢核完成,並且達到學習成效。
微調與反思
至於資料搜尋能力,是否要在這樣的課程中達成,是可以調整與探討的,如果要降低課程難度,可以將資料搜尋省略,直接提供學生新聞與資料,讓學生學習整理與發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