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學期總是從介紹整本課本開始,上學期輔一開學,除了稍微介紹自己名稱與上課規則,接著就以一節課上完整本課本為噱頭吸引學生的第一目光,讓學生有「哇!老師真有趣。」的第一印象,好的開始未來就會事半功倍。
帶領學生穿過半年要學的旅程,指引學生方向與建立模糊的地圖,總比迷路無依的好。而順便可以介紹一本好書該如何挑選,可以參考Yukie老師的讀書方法:瀏覽目錄,也是這篇文章讓我開始導入書籍選擇介紹與課程總攬的,畢竟如何挑到需要的好書除了緣分以外,適時的引導很重要。
下學期第一堂課少掉介紹規則部分,增加了提取上學期課程與引入下學期課程的功能。
上冊
第一章從地球的形成到生命的起源開始,到第一個生命產生,從無到有的過程。
第二章從細胞這生命最小單位聯結第一個原始生命(所以這邊我會額外補充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的差異),到生物的層次,最後終結於個體,從顯微鏡拉到個體視野。
第三章透視鏡穿入身體,當生命順利形成開始運作時,最開始需要的就是養分與能量的獲得,於是消化系統、酵素與光合作用成為第一個介紹的系統。
第四章當有了養分,體型漸大後,就有運輸的需求,這時候介紹擴散、循環系統與輸導組織,將這些養分運送到各處運作。(這邊我也會偷塞分類的概念:養分獲取方式的差異是五界分類學最重要的概念)
第五章有了養分、能量,接下來就可以從事更複雜的行為,像是運動與思考,神經系統、內分泌與運動就這麼的切入。
第六章這最末章總是課本裡面最不具體的地方,也是最難上的地方(但是往往也上很快XD),因為這個章節"恆定"是非常抽象的概念,看不到的溫度、氣體與血糖影響全身,雖然內容很少,可是真的能了解恆定的概念是很困難的,兩冊的第六章都是知易行難的課程,因為無論是心裡情緒的恆定、生命的恆定等概念,都是相對哲學的層次,而下冊第六章生態保育也是,快速的上過課程,可是真的保育概念到底落實多少在自我身上,都是十分令人存疑的。
簡單複習完上冊後,讓學生一一瀏覽覆誦下冊的各個章節,念完後讓學生思考上冊與下冊的差異是什麼? 並以導演攝影鏡頭為例,你是上冊的導演,你的運鏡要朝哪裡?要拍什麼? 那下冊又有什麼不同呢?
這時就會發現上冊是聚焦在個體的,只要將攝影機快速從地球拉近,對準一個細胞,接下來就等著這個細胞增生,成為多細胞個體,接著再慢慢解剖分層,將每個系統分開檢視說明。
可是下冊就將鏡頭拉離個體,朝四周拍攝
一二章介紹整個血統的延續,從生殖到遺傳,從親代延續到子代,『自私的基因』以個體為載具,延綿數億年,只要生下後代,便完成永生的慾望。因為基因不死,這個驅力引出各種原始的動能,俗語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也是建立在血緣的存續,當你終結在這個世代,祖先們的偉大遺產也在此刻終止(不過人類還有另一些層面的延續 比如說文化制度與歷史,夠偉大就會與全人類共存的)。
第三章將關係從同種延伸至異種,當生命從第一個細胞開始,我們都有可能是這個細胞的後代,而改變與時間累積成龐大力量,讓我們跟猴子有些不同(雖然基因相似度約達96%),與老鼠差異較大(但是基因相似度也幾近90%),所以遙遠來說我們都有共同的組先,這就是演化的神奇力量。而第三章將這類關係串起,甚至於我們跟周圍的生命都用同一套遺傳系統,所以你怎麼可以輕忽每個生命呢?
第四章觀點轉移至生物間的差異,將範圍擴大,藉由特徵將生物分門別類。
第五章生態系總結上述各種不同生物的互動關係,從能量與物質的觀點串聯起各種生物,其交互作用與共存榮的關係形成和諧的生態系。其中能量與物質的觀點可從每個個體的生命延續展開,生命的死亡開出下個生命的花朵,永存於世不會消散。那恐龍尿液裡的水分,可能出現在你的瓶子裡;未來你身體內的鈣質,可能是子孫後代的骨骼成分,物質具有永生不滅的觀點。但是能量卻又無法保留,逐漸散逸出地球,如果沒有太陽的持續供應,冰冷的地球可能就沒有任何生命存在了。
最後一章生態保育,與上冊第六章恆定均為知易行難的課程,要知道我們對地球多麼的污染很簡單,要知道人類如同癌細胞般滋長與會榨乾地球之母也不困難,可是癌細胞本身要減少增長的慾望卻是非常困難的部分。花整天在上這堂課,到不如出去海邊淨灘半天,還要更有學習的效果。
整個年段的課程大概一這個脈絡展開,希望你們可以在今年的生物課程收穫滿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