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林文虎理事長到大成國中指導,教育部好像也大力推薦這種作法,還舊瓶裝新酒的提出活化教學等等,捧紅幾位學者教授老師。
首先我有的問題是,合作學習其實很久就有相關研究,所以他絕對不是完全解決教學場域的萬靈丹,但是裡面有幾個作法是值得學習或反思的。
值得學習的部分是
1.學習主體是學生,而非老師演得很開心 但是不要忘了老師要扮演更重要的引導工作,從演員變成編劇與導演
2.課程設計很重要,因此最好可以有一群老師進行合作與討論
3.上課過程中,老師要關注到每個學生的特點與優點
4.每堂課的任務不要太多,3-4個問題即可
5.體驗學習,解決問題
6.最後作小測驗總結學生概念與正向回饋學生,讓學生了解自己學習是否有效,並對自己學習負責
2.課程設計很重要,因此最好可以有一群老師進行合作與討論
3.上課過程中,老師要關注到每個學生的特點與優點
4.每堂課的任務不要太多,3-4個問題即可
5.體驗學習,解決問題
6.最後作小測驗總結學生概念與正向回饋學生,讓學生了解自己學習是否有效,並對自己學習負責
好,看到這裏有沒有發現以上1-6點不用合作學習也可以有很大的效果
只要老師願意討論,願意時常修正課程,願意傾聽孩子的特性,把學習權與學習責任留給學生,使用關鍵問題引導而非單選題,每節課都能有小測驗。
那其實學生的學習成效就應該很好才是。
只要老師願意討論,願意時常修正課程,願意傾聽孩子的特性,把學習權與學習責任留給學生,使用關鍵問題引導而非單選題,每節課都能有小測驗。
那其實學生的學習成效就應該很好才是。
那麼合作學習除了訓練合作,分工能力以外我想不一定要限制在合作學習這件事情。如果只是要有效教學可以做上述部分我想就會逐漸進步。
至於幾點問題想提出探討,
1)之前在彎彎老師的課堂上看到的灌注模式,簡單來說就是老師深層影響學生某些動機。
這部分是一個高級技巧,老師如果想達到這樣效果是很需要學習的,那些學生絕對不是無緣無故動作變快,而是受到暗示。這跟看完桃源二村的矛盾有點像,是否應該有人去扮演上帝角色?
2)討論步調節奏的掌握
這部分真的是藝術,到底要學生完成到什麼階段的討論,如何激發學生進一步想法,要怎麼收尾等,都是每次上課應該注意的部分,節奏感很重要,聆聽當時氛圍也很重要。
討論收尾有幾種方法很棒,包含小組小黑板(但是要先建立怎麼寫大家才能看得清楚的概念),指派不同能力的號碼至講台書寫或回答,每組派一個至老師耳邊回答,老師自己去各桌看結果等等。
這部分真的是藝術,到底要學生完成到什麼階段的討論,如何激發學生進一步想法,要怎麼收尾等,都是每次上課應該注意的部分,節奏感很重要,聆聽當時氛圍也很重要。
討論收尾有幾種方法很棒,包含小組小黑板(但是要先建立怎麼寫大家才能看得清楚的概念),指派不同能力的號碼至講台書寫或回答,每組派一個至老師耳邊回答,老師自己去各桌看結果等等。
3)關懷每個學生學習狀況
這是小組合作學習中最重要的一塊,能在學生旁邊關心孩子們的學習狀況,上課談、討論時談、下課談,包含指導學生如何面對每個組員、接納不同的人與個性,都要從老師自身態度改變起。我們能做到聆聽與接納,學生就能體會什麼是個體差異與接受個體差異,進一步可以接納自己,關懷別人,今年幾個例子讓我體會到這樣的模式讓學習更能亦師亦友,讓學生變成更柔軟有彈性的人,這是這樣模式下最大的收穫了。
這是小組合作學習中最重要的一塊,能在學生旁邊關心孩子們的學習狀況,上課談、討論時談、下課談,包含指導學生如何面對每個組員、接納不同的人與個性,都要從老師自身態度改變起。我們能做到聆聽與接納,學生就能體會什麼是個體差異與接受個體差異,進一步可以接納自己,關懷別人,今年幾個例子讓我體會到這樣的模式讓學習更能亦師亦友,讓學生變成更柔軟有彈性的人,這是這樣模式下最大的收穫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