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網頁

2010年7月22日 星期四

物化反應差別

對於物理化學反應應該更清楚了解
參考來源:

"目前所知物理與化學反應的定義有三種 國中版 反應前後,物質是否有改變無改變 --> 物理反應有改變 --> 化學反應 高中版反應前後,是否有"原子"間的鍵結破壞無破壞 --> 物理反應有破壞 --> 化學反應 高中資優或大學版以每莫耳能量變化為標準產生變化時,最高能量不超過100KJ/mole --> 物理變化產生變化時,能量介於100 ~ 1000KJ/mole --> 化學變化屬於核變化的核融合、核分裂,能量通常超過10^8KJ/mole"
對教育者的痛心(物理與化學反應的分別) @ 點子研究社 科學教育團隊 :: 痞客邦 PIXNET :: (在「Google 網頁註解」中檢視)

20100712-14創意科學教具研習班D2-1

拖稿拖了很久XD
研習第二天早上講師是方金祥教授,方教授研發了許多微型教具

一開頭也用投影片介紹微型教具的優點:少量、回收、安全等
並且分享了他的一些發明,例如我在下課時"偷偷"拍的電解裝置(下圖)
 
這裝置真的很棒,暑假想自己生一個!
很喜歡那個有刻度的塑膠滴管,材質也很不錯
此裝置的做法在網路上找的到(搜尋:科玩DIY—水的電解與合成.)

我們也自己做了3個微型教具:鎂帶-鹽酸氫氣製備裝置、微型電解水裝置、微型滴定裝置
首先是氫氣製備裝置 需要的材料(如下圖)有:中藥透明塑膠罐、35mL針筒、橡皮管約8cm、
藍色塑膠蓋
(我也不知這正確名稱,應該是醫療器材,如果有人知道可以麻煩告知,謝謝)


將中藥罐瓶蓋打洞,用熱熔膠黏上轉接頭,一端接上橡皮管(如下圖)
 

將瓶蓋、針筒裝上即完成裝置
 
(PS罐內橡皮管只有一條,看起來像兩條是折射的關係)

製作完成後將鎂帶放在針筒內,稀鹽酸倒入中藥瓶內就完成了
然後可以用影片中簡單的方式來檢驗裡面是可燃的氣體-H2


感謝坐在隔壁的信義國小陳老師協助拍攝,這幾天感謝隔壁陳老師與前面永清國小的蔡老師協助,三天研習十分愉快且收穫良多

接下來是微型電解水裝置
所需材料有:滴管、迴紋針*2(如下圖)、粗吸管、光碟、老虎夾、電池
 
這滴管很特殊,聽說是中國某教授訂製的,因為正常滴管折起來會不順所以改良成這樣

將迴紋針插入滴管中,交錯確不能碰到(如下圖),碰到的話會短路沒辦法電解

迴紋針跟滴管接觸的地方可以用熱熔膠固定

接下來將吸管剪兩小段,一段用來固定滴管,一段用來盛裝水(裝置圖如下)

最後用熱熔膠將他們固定就完成了,完成圖如下
 
(發現其實直接用電池接觸兩迴紋針也可以電解,重點是通電就可以了)

將電解液(氫氧化鈉20%水溶液)置於滴管內,肥皂水放在另一吸管內
小秘訣:用肥皂水可以蒐集電解後的氣體,將這些氣體包裹在泡泡中

之後也可以用火來檢驗這個氣體是否助燃或可燃(根據理解電解水會產生O2和H2兩氣體),以下為影片測試。

最後一個裝置是微型滴定裝置, 由於當時時間不太夠所以來不及每個步驟都記錄
材料(如下圖)有:100cc塑膠滴瓶[下]、三通(醫療器材)[中偏右]、塑膠滴管[上]、風管[上]、彎曲注射針頭[右]
 

將這些東西組合起來就可以完成微型滴定裝置(過兩天再補圖)
網路也可以搜尋到方教授微型滴定裝置的作法和材料的PDF檔
只是這個裝置的缺點是不穩定,方教授說可以在底部黏一個光碟盤會比較穩定些

2010年7月15日 星期四

20100712-14創意科學教具研習班D1-2

高雄人發中心的午餐是合菜,不過我還是比較喜歡吃便當XD
因為小時後實習時(喂)都覺得研習吃的便當有點"奢侈",這印象一直印在心裡

第一天下午的課程講師是台中縣輔導團的林宣安老師
主題是壓力


林老師講話很有動感,給人許多活力

一開始就用了個有趣的馬得堡半球當引言,我們每次都會拿吸盤來解釋這個實驗,可是哪裡有"半球"呢? 於是林老師就生出了這個東西
"不鏽鋼自製半球"    (慘了忘了拍整體外觀XD)
要花時間打動鑽孔氣密還真是「搞剛」
(下圖為需氣密處,塗上汽車引擎氣密膠?就可以達到氣密啦)
 
(下圖黃色圓圈部份為泡棉,也是用來達到氣密效果)

只要在裡面燒一張紙,就可以達到神奇的效果XD,雖然沒有抽真空,但是我被叫去拉這東西的時候完全拉不開,4個男老師對拉,一邊"兩匹師力"還是拉不開,壓力差果然很可怕,而且林老師還做了個小裝置可以打開,就是鑽一個小洞用膠帶貼起來,只要把膠帶撕開就可以輕易打開了!真是個簡單的巧思

第二個是稍微提到的東西:帕斯卡原理微型教具
 
大小兩針筒連通就OK,不過我還在想這東西怎麼運用

接下來是分享針筒的運用
針筒可以拿來測量大氣壓,只要有個針筒+蓋子+塑膠袋+礦泉水瓶就可以了
將塑膠袋掛在針筒下方,把礦泉水丟進去,測量有幾瓶才會使針筒拉開就可以稍微量化大氣壓力(聽說結果十分驚人,要接近十瓶礦泉水約6Kg才拉的動)

 
跟大氣壓力有關的還有這個,上圖的大吸盤 其實是用來搬運玻璃的,承載力約80Kg
很容易就可以黏在桌子上把桌子抬起來,黏在門上還可以撐起一個人的重量歐!
不過要小心抬桌子水平施力是大氣壓力,黏在門上垂直施力主要是磨擦力

下圖是上面內容的筆記

偷偷觀察到有個很棒的東西:自製實物投影機(如下圖),聽說在別的研習有分享過這如何自製,感覺是個很好用的資訊教具
 

卡式爐用瓦斯(丁烷)+針筒可以展現出體積減少:氣態->液態的變化
放出瓦斯還可以使溫度下降到-25度C,可以用來引導體積增加,溫度下降
而書商有個教具是將衛生紙放進去,快速壓縮產生火花,可用於引導體積減少,溫度上升的概念
(見下圖筆記)
 

還展示微型排水集氣法教具,兩個廣口瓶就可以做排水集氣,還可以重複使用歐!
 

最後我們還做了個教具,可以展現空氣組成1/5為氧氣的概念
(不過這燃燒測氧氣佔空氣1/5的實驗聽說有很大的問題與誤差,和溫度、CO2生成有關,講解時要小心其中迷思概念,所以用鐵絲氧化會比較準確一些,巧的是後來的老師也有提到這個)

下圖就是成品,中間鐵絲纏繞衛生紙燃燒,迅速蓋上廣口瓶,打開點滴開關就可以吸水了,圖內的水是黃色的因為加了廣用指示劑,碰到CO2變酸性呈現黃色

以下為材料

 
(左圖:點滴管、鐵絲、廣口瓶、18號針頭[如右圖])

 
(左圖:將點滴管+針頭戳入廣口平橡皮塞,注意要將針頭部分剪掉[如右圖])

點滴管只留可調整流量部分即可,裝置完成如下圖

第一天下午的研習也非常豐富,簡直就是自己上了一課壓力實驗,這樣我這半瓶水就可以裝六分滿了XD

2010年7月14日 星期三

創意,就是打破規則(發散),或重整規則(收斂)

波爾的做法看似新穎,他只是做了一件事情:跳脫思想框框,跳脫了,再將以之概念匯整,所以這裡他不只是使用發散式的思考(跳脫氣壓計的使用),也用到了收斂性的思考(運用各種方法求得高度),這即是創意思考的兩大源頭,跳脫太遠、發散太過也是不行的,一切都是具有某些理論與基礎的收斂才會使得創意更佳適切得宜。這也是在創新思考必須非常注意的事情,沒有基礎,那只是高空樓閣
參考來源:

"1. 晴天時,先測量氣壓計長度,還有它陰影的長度、大樓陰影的長度,然後利用比例就可算出大樓的高度。 . 2. 帶著氣壓計爬上樓梯,沿著牆壁以氣壓計的高度為單位做記號,一直標記到頂樓,看有幾個標記,再乘以氣壓計高度,就是大樓高度。 . 4. 在氣壓計上綁著長繩,垂到接近地面,像鐘擺般搖晃,從擺差時間也可算出大樓高度。 . 5. 最後一個,最省事的方法,直接去敲大樓管理員的門,對他說有一個精美的氣壓計,只要管理員告訴你大樓的高度,就把氣壓計送給他。 . 拉瑟福校長聽了搖頭苦笑,問說:「難道你不知道利用地面與樓頂大氣壓力差來計算大樓高度這種正規的方法嗎?」 學生回答說:「當然知道!但這些都是我動腦筋思考,自己想出來的方法啊!」 . 這名學生的名字叫做尼爾斯‧波爾(Niels Bohr),他後來成為舉世公認的物理奇葩,一九二二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原子模型的締造者以及量子論的創建者。"
[學術]專利與發明 - pc76 的部落閣 - 巴哈姆特 (在「Google 網頁註解」中檢視)

20100712-14創意科學教具研習班D1-1

聽同事說這個研習有很多"戰利品"可以拿,於是糊裡糊塗的報名了
本來還以為太多人報名自己不會入選的,竟然意外的被抽到了
雖然暑假已經很零碎了,不過來這個研習真的學很多東西,也不枉費我每天都要早起+騎車來回將進一個小時,真的很棒!

第一天上午由南鎮國小曾秋雲老師分享的有:
吹箭製作  管子的各種運用  風鼓哨,等三個部分

=====首先是吹箭=====
需要材料有  [功用]  (何處可買):
長塑膠管  [吹箭本體]  (水族館)
細塑膠管  [箭軸]  (教具行,化學鍵結管)
黏巴球  [吸盤]  (文具行ex品美)
泡棉  [彈夾]  (老師訂製,可由一般泡棉墊裁切)
紙  [箭羽]
 
上圖我的成品
製作部分需注意的有幾個地方,首先是箭本身

只要把黏巴球的吸盤從側面剪一刀後剝開(如上圖),黏在箭軸上
[注意!一定要黏吸盤才可以試射,不然有傷人的危險]
 
箭羽以圓筒狀纏繞於箭軸尾端,裁切成剛好與本體寬度相等即可

彈夾的圓形泡棉竟然是老師自己訂做的,實在是太神奇了!
只要將他中間剪一個比本體略小的洞(如下圖),將本體硬轉進去
之後16等分裁切即可
 
自己做的話也不用拘泥形式,只要可以塞進大管子本體、旁邊剪幾刀可以塞箭就OK

最後組合起來就完成一把吹箭,可以試試不同箭羽、箭軸、本體管長之間如果有不同差異會不會有不同結果

=====接下來是各種管子運用=====
 (曾秋雲老師介紹金屬管運用)

老師準備了黃銅管、不鏽鋼管、紅銅管、鋼管等粗細、材質不同的管子
這可以用來做幾個實驗

實驗一:強力磁鐵通過不同的非磁性金屬管的墜落速度差異
這個實驗之前有個老師運用在讓學生自己拍攝影片,那效果也很棒
[相關概念:冷次定律、電與磁]

實驗二:引水向上
只要將管子(透明管子比較明顯)和手掌接觸,底下放盆水,就可以用手掌將水"吸"起來
[相關概念:大氣壓力]

實驗三:引水向外
只要用水管在水盆上繞圈,即可將水甩出來
[相關概念:反作用力、離心力]

實驗四:尖叫管子
一手輕持金屬管,一手沾松脂粉末(松香粉),並快速用力的摩擦金屬管,管子就會尖叫並且震動
[相關概念:摩擦力、共鳴]

所以金屬管可以玩出很多把戲,很值得收藏一些


(上圖為我的筆記)

=====最後是風鼓哨=====
這就是風鼓哨
可以吹出聲音的小玩具

然後加上雨傘套就變成-可調音式風鼓哨(下圖左)

也可以自己製作風鼓哨(這聲音很好聽,是種簡易的自製管樂器了)
所需材料有:
鐵罐
吸管
開罐器(可以開鐵罐的)
氣球
剪刀,膠帶
熱熔膠(密閉用)
塑膠杯蓋(光泉麥片牛奶裝麥片那個蓋子很適合)
 
將鐵罐上下都用開罐器打通,將塑膠蓋套在鐵罐上方
鐵罐比塑膠蓋突出一點點,套上氣球膜
挖洞插吸管封熱熔膠,這樣就完成了

只要多疊幾個鐵罐,聲音就會變化

我打算下次直笛比賽生一堆不同音調的這個來當秘密武器好了= =+
光是一個上午三小時研習我一篇blog都寫不完,真是豐富的研習阿

2010年7月6日 星期二

叩頭蟲彈跳

前幾週撿到一隻大隻的叩頭蟲,體色有些許青銅色,圖鑑翻了許久也不見他的名字

讓我想到大學曾經在採集時的某個特殊經驗
那時只要抓到蟲就會很開心的裝在扭蛋盒裡把玩後在放走(現在看到都只有拍拍照就讓他自由了,當時也不知道傷害多少可憐蟲幼小心靈)
某次抓到一隻叩頭蟲,也不以為意就裝進去,一路上一直聽到咑咑咑的聲音,後來才發現是那隻叩頭蟲一路上都在"叩頭",那聲音實在是非常響亮

2010年7月4日 星期日

墾丁之旅1-萬里桐潮間帶

同事帥邦約說本週要不要去墾丁,因為他表哥定了凱薩但是沒辦法去
這麼好康的當然是連聲感謝+一口答應,真是十分開心!!!!

本次目的主要有三個:潮間帶生物+螢光蕈+月偏蝕
這種行程應該是沒幾個平常人去墾丁會玩的
(想到墾丁就是水上活動+墾丁大街吧,不過那剛好是我們兩個最不喜歡墾丁出現的特色,因為好不搭)

在萬里桐的潮間帶看到很多可愛的東西,還有人在浮潛呢
(本照片由帥邦提供)


首先是這個


(正面)

(反面)
猜猜看這是什麼?

他的確是軟體動物,名字叫截尾海兔 Dolabella auricularia(介紹)
偽裝的超好的,下次想看他分泌紫色的東西防禦的樣子,還有麵條狀的卵也十分令人好奇

第二個看到的就是他
 
這一坨又是什麼呢?

 
軟軟的像麻糬,還裹了花生歐 所以是花生口味的麻糬

仔細看有嘴巴耶

還有肛門跟身上的肉棘
 
過一陣子還變硬梆梆(麻糬放兩三天也會變硬歐 要趁新鮮食用...)
 
(本照片帥邦提供)
他就是傳說中的棘皮動物門中的海參啦

他的名字叫黑海參 Holothuria atra (介紹)
好險沒有戳他看居維埃氏器,因為他沒有,根據介紹他有兩塊不裹沙子耶 好令人好奇為什麼,可以看到肉棘是因為我們把上面的沙子洗掉一些,不然真的超像花生麻糬的!

接下來是這個(本照片由帥邦提供)
 
金環寶螺 Cypraea annulus (介紹)
因為殼上有明顯的金色環帶,所以以此為名,他是古代貨幣之一歐。

寶螺這類的生物之所以光滑亮麗就是因為有外套膜整天分泌、擦拭、保護外殼,所以才會亮亮的

那一層就是他的外套膜,上面突起有偽裝、感覺、呼吸等功能
而且如果敵人太靠近還可以展現明亮的殼來造成反差嚇走掠食者

其他還有看到陽遂足、蝦蛄、許多漂亮的小魚等,收穫良多

潮間帶真是近距離觀察海洋生物的好地點

2010年7月1日 星期四

電子白板運用


改成嵌入式電子白板,在板書部份需要做的調整可以看以上之PPT有詳細說明
備註:
在使用SMART Notebook時發現他和PPT會有衝突,雖然SMART Notebook互動性較好且為了電子白板量身訂做,不過有幾個致命缺點
1.普及性太低,所以一開始在製作教材就沒有考慮要直接使用這軟體,頂多只是輔助性的用於互動部分(但是我還是想用PPT來克服互動問題)
2.內附的flash作答常常有字太小或是配色不良,使用於大教室可能看不清楚
3.動畫播放時無法邊播邊標示
4.和PPT常常互衝
所以個人的講義部份還是多以PPT呈現,而且也把SMART Board Tools關掉防止以上困擾
並使用ScreenMarker作為畫圖寫字輔助(相關資料可參考Meme老師的文章)
就可以達成大部份的需求

如果文字描述不是很清楚了解可以看以下這個影片

教材部分可能需要另開文章敘述了